希腊雅典大学孔院牵头 “孔院 + 教科文组织” 28 国共筑世界遗产数字保护中文平台

刘老师 阅读:20 2019-09-06 14:10:10 评论:0

  希腊雅典大学孔子学院的数字修复实验室里,中希研究员正用中文标注帕特农神庙浮雕的数字化参数,屏幕上 “三维扫描”“纹理重建” 等中文术语与希腊语释义一一对应;线上会议室中,来自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与 28 国孔院代表共同审议《世界遗产数字保护中文术语辞典》。由雅典孔院牵头的 “中文 + 世界遗产数字保护” 国际项目,获教科文组织 250 万美元资助,成为全球遗产协作新标杆。

  “中国在敦煌、云冈石窟的数字保护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,但 80% 的海外遗产机构因语言障碍无法借鉴。” 项目负责人、雅典孔院中方院长李娜介绍,项目联合 28 国 32 所孔院,设立 “术语互译”“技术共享”“联合实训” 三大板块:组织中希、中意团队译校 “激光扫描”“虚拟现实建模” 等 1.2 万个核心术语,兼顾技术精度与文化适配;搭建 “全球遗产数字资源中文库”,收录中国敦煌、希腊帕特农神庙等 30 处遗产的数字化方案与教学视频。

  术语翻译的跨文化考量成为亮点。在雅典孔院的译校现场,希腊遗产专家指出 “‘数字孪生’在希腊语中无对应词”,中国技术专家随即补充 “基于三维数据的 1:1 复刻” 中文注解,最终确定 “δίγλωσσος ψηφιακός”(双语数字体)的译法。“‘空鼓病害修复’在意大利语中侧重‘结构加固’,我们结合中国‘最小干预’理念补充中文说明,让技术逻辑更清晰。” 参与译校的意大利学生索菲亚说。

  联合实训让技术落地生根。项目组织中、希、法学子开展 “雅典卫城与故宫数字化对比” 研学,通过中文沟通扫描精度参数;开发 “遗产数字保护中文实训营”,已为 28 国培养 300 名技术人才。数据显示,资源库上线半年访问量突破 120 万人次,促成中希联合修复的罗德岛骑士堡数字化项目落地。李娜透露,2025 年将新增 “水下遗产数字化” 专项,联合中、菲孔院开展珊瑚礁遗址保护。

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ongyuan.kongzi.edu.pl/post/3077.html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孔子学院中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