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腊雅典大学孔院牵头 “孔院 + 国际奥委会” 项目 20 国学子共传奥林匹克中文魅力
希腊雅典大学孔子学院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数字工坊里,中希学生正用中文标注古代奥运雕塑的修复档案;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线上课堂中,师生们围绕
“北京冬奥会与雅典奥运会遗产对比” 展开讨论。由雅典孔院牵头、国际奥委会支持的 “中文 + 奥林匹克文化”
国际项目,近日正式启动,成为全球体育文化传播的新范式。
“中文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沟通语言,中国承办的国际赛事年均增长 30%。” 项目负责人、雅典孔院中方院长李娜介绍,项目联合 20 国 25 所孔院及国际奥委会专家,设立 “奥运术语互译”“遗产保护实践”“赛事服务培训” 三大板块,首批启动《奥林匹克运动中文术语辞典》编纂、“奥运遗产数字地图” 绘制等 5 个项目,获国际奥委会 180 万美元专项资助。
术语翻译彰显专业与文化双重考量。在雅典孔院的翻译工坊,希腊奥运史专家指导学生识别 “掷铁饼者”“圣火传递” 等希腊语表述,中国体育专家讲解中文术语的 “文化内涵”—— 如 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 —— 更团结” 翻译时,特别补充 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 的中文理念注解,强化精神共鸣。“‘奥林匹克精神’在希腊语中侧重‘竞技荣誉’,中文翻译时我们结合‘友谊第一’的东方理念,让术语更具包容性。” 参与翻译的希腊学生索菲亚说,辞典已收录 6000 个核心术语,覆盖赛事组织、运动项目、遗产保护等 16 个领域。
联合实践让合作落地生根。项目组织中、希、日本学子开展 “北京冬奥会与东京奥运会遗产保护” 联合研学,通过中文沟通场馆再利用技术;搭建 “全球奥运遗产数字共享平台”,360 度展示 20 届奥运会的中文介绍,上线半年访问量突破 90 万人次。数据显示,项目已培养 220 名 “奥运中文人才”,促成 8 项跨国赛事合作,其中中希联合举办的 “青少年奥运文化节” 已在 5 国落地。李娜透露,2025 年将启动 “巴黎奥运会中文服务” 专项,联合法、德孔院开展赛事翻译培训。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ongyuan.kongzi.edu.pl/post/3061.html
